微软OpenAI联盟的“裂痕”,藏不住了
发布时间:2023-08-22 08:37:02 文章来源:智东西
智东西作者|李水青编辑|心缘走过四年蜜月期,微软与OpenAI的“天作之合

智东西


【资料图】

作者 | 李水青

编辑 | 心缘

走过四年蜜月期,微软与OpenAI的“天作之合”正在出现裂痕。

微软和OpenAI联盟,一度被称为科技圈的“罗曼蒂克”。从2018年微软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买断GPT-3基础技术独家许可起,两家公司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微软成OpenAI的独家云供应商,OpenAI大部分技术优先授权给微软产品。

去年ChatGPT的爆火,将这段“姻缘”的热度推向巅峰。这厢微软向OpenAI追投数十亿美元,那厢双方联袂甩出ChatGPT接入微软云服务、新版Bing AI搜索引擎、GPT-4、GPT-4版Office全家桶等一系列大招。

但这种互为“唯一”的捆绑关系,已经开始屡屡出现松动的迹象——

一方面,微软和OpenAI不得不面对同客户竞争,因此小动作不断。 据今年3月的一份微软内部文件,为说服客户选择自家的Azure OpenAI服务,微软竟暗令其销售人员“拉踩”OpenAI。

另一方面,双方似乎都找起了“第三者”。 一个GPT-4越来越装不下微软的AI全宇宙野心。就在上个月Meta重磅发布开源大语言模型LIama 2的同时,微软宣布成为Llama 2的首发伙伴。OpenAI这边也在频频接触新的“金主”。

实际上,微软与OpenAI之间的摩擦与冲突,远在ChatGPT出场之前就已经埋下伏笔。 在大模型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微软和OpenAI之间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复杂, 当资金、算力、数据、技术等关键的资产都交织缠绕在一起,这对亲密的盟友还能否长期平衡好彼此的利益,并肩成为生成式AI时代的最终赢家?

一、铁杆盟友变商业对手

微软和OpenAI关系有多铁,业界是有目共睹的。

当初OpenAI虽然已经是顶尖AI研究机构,但还在不断调整研发方向,也没有爆款AI产品在手,要维系下去非常仰赖投资。而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慧眼如炬,在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尚有疑虑的情况下, 在2019年7月毅然决定给OpenAI战略投资10亿美元 ,早早押对了盟友。

OpenAI CEO萨姆·阿尔特曼(左)和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右)

从此,OpenAI花微软的钱、用微软的算力,并承诺自己的技术会优先供给微软业务。OpenAI能训练出GPT-3以及之后为ChatGPT提供动力的、GPT-4,都离不开微软的支持。

待到ChatGPT横空出世,微软的先见之明一下子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微软与OpenAI的强捆绑作战关系也被扒个底朝天 ——微软是OpenAI的独家云供应商,也享有OpenAI先进技术的优先使用权,而且凭借投资方身份从OpenAI赚到的利润中抽成。OpenAI挟ChatGPT号令天下,在生成式AI战场前线所向披靡大杀四方;微软紧接着摆出一盘GPT大棋,从办公软件、Windows到云服务全面改朝换代,将全球科技圈加速推向生成式AI时代。

不过ChatGPT火了之后,OpenAI的商业蓝图越铺越大,这对“完美搭档”在商业战场上偶尔会狭路相逢,摩擦出一些火药味。

首先是在做生意上 ,客户可以选择接入微软Azure OpenAI云服务,也可以选择从OpenAI直接接入物美价廉的API。

据外媒The Information看到的一份微软内部文件,早在今年3月,微软已经开始让其销售人员暗戳戳地“拉踩”OpenAI,来放大Azure安全功能更好的卖点。

简单来说,微软Azure的销售人员会告诉其潜在客户,Azure OpenAI服务能够提供“与OpenAI服务相同的所有功能”,同时在合规性、数据隐私、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相比之下,OpenAI的直接服务“非常适合实验”,但“企业级功能有限”且“安全/隐私功能”较少。

这种表面兄弟、背后挖坑的营销策略,让微软成功撬走一些OpenAI的潜在直接客户。 比如营销软件初创公司Touchcast,其通过微软Azure使用GPT模型来为汽车公司提供交互式用户手册。Touchcast首席执行官Edo Segal称,他选择通过Azure授权OpenAI的软件,是因为他已经熟悉微软的安全性和性能保证。

OpenAI也不是善茬,该谈生意的时候,不会完全顾及“金主”微软的感受。

比如营销软件公司Drift和商业智能公司Inquire AI都选择直接从OpenAI获得软件许可,部分原因是他们使用亚马逊旗下云业务AWS的云服务,并且不想添加Azure合同。

此外,OpenAI有时会控制一些模型的授权,没有开放给Azure。 比如从今年3月1日,企业可以从OpenAI那里获得其语音识别模型Whisper的访问权限,但如果想从Azure OpenAI服务访问这个模型就还得等待一段时间。 总体来说,虽然存在微妙的竞争,但毕竟无论如何都会有一部分利润流向微软,只要竞争保持在良性范围内,比如OpenAI不抢走微软的大客户,微软和OpenAI就还是能够一直维系着友好的合作共赢策略。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实相当骨感。GPT-4确实很无敌,但如果仅靠GPT-4,远不足以支撑微软在生成式AI时代称王的野心。

微软和OpenAI铁杆盟友变商业对手

二、“第三者”的插足

“什么?微软给Meta站台了!”

当7月中旬微软作为首发合作伙伴,出现在Meta下一代开源大语言模型Llama 2的发布会现场,业内很多人惊掉了下巴。

纳德拉宣布与Meta Llama 2合作

开源大模型,那可是谷歌内部钦定过的能抢走微软和OpenAI饭碗的威胁。

尽管GPT-4依然稳居各种大模型评测榜单的榜首,但其他大模型与GPT-4之间的差距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缩小。甚至有些模型凭借仅仅几十亿的参数量,已经在一些能力上超越了GPT-4。

GPT-4依然是最强,但已经不是业界的唯一首选。

在业内被称为“GPT-4最强平替”的Llama 2,就是GPT-4最难缠的对手之一。开源免费的Llama 2,在训练和部署成本方面大大低于市面上的其他大语言模型。韩国AI创企Upstage用Llama 270B训练的AI模型,在HuggingFace Open LLM Leaderboard排行榜上分数已超过ChatGPT。

尽管后续的测评表明Llama 2与、GPT-4的效果仍有差距,但它依然对OpenAI可能的开源计划造成了威胁。据悉,OpenAI计划用一个尚未发布的开源模型项目G3PO,构建先进的专有模型和不太先进的开源模型的混合体,从而全面覆盖头部和长尾市场。

但如今看来,在微软的大模型开源生态布局里,Llama 2已经占据了长尾市场的先发优势。

当开源大模型以及许多其他公司的大模型层出不穷,OpenAI必须开始考虑如何维系领先地位、如何证明自己的产品才是市场上最好的选择。

对于微软来说,利益显然是要摆在盟友之前的。

5个月前,微软凭借与OpenAI的合作,还是唯一一家提供大语言模型访问权限的主要云提供商;5个月后,包括AWS、谷歌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等云厂商都有了自己的大模型版图。

向更多的大模型张开怀抱,是微软必然的战略选择。但这也预示了其与OpenAI的关系,很难再像从前那般亲密无间。

微软引入Llama 2是拥抱开源模型的一个开始

三、四年蜜月,微软OpenAI的“天作之合”暗藏摩擦

严格来说,微软和OpenAI的“亲密无间”,其实是个伪命题。

微软早先在2017年开始研发大模型,代号图灵(Turing)。知情人士称,纳德拉已指示微软各团队使用图灵等AI模型来增强他们的产品,并设法从图灵中赚钱。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纳德拉对微软研究院新技术集成到产品中的速度感到不耐烦。

相比之下,跟OpenAI合作取得商用进展的速度就快多了。2021年,OpenAI推出GPT-3不到一年后,微软就用这个大模型在其Power Apps产品中开发了查询大型数据集的工具,并悄悄整合GPT-3来改进Office。

而当企业领袖对一个第三方团队另眼相看,并决定投入大量资源时,微软内部团队难免会产生一些怨言。

据说Office 365团队的产品负责人曾向微软负责体验和设备的执行副总裁Rajesh Jha抱怨说, 他们必须请求并获得批准才能使用少量服务器空间进行产品开发和测试,同一时期,OpenAI却享受着Azure尽可能满足其所需计算资源的优待。

但当微软研究人员将OpenAI语言模型与图灵放一起比较时,对纳德拉决策的疑虑开始消失,不可否认的是,OpenAI的确做出了更好的东西。 这多少对微软研究人员的自尊心造成打击。

在ChatGPT展现出改造时代的破坏力后,微软更是将计算资源优先供给了跟GPT相关的业务上,导致微软内部从事AI工作的其他团队的需求被放到了“次要位置”,动辄需要等待几天甚至几周才能获得批准。

业内人士称,OpenAI的模型目前非常依赖微软的软件和硬件来运行,以至于其很难轻松地将模型移植到其他云提供商。OpenAI的模型目前在Azure中占用的空间和计算量比图灵还要多。

微软公司的办公楼

还有越来越多微软与OpenAI合作过程中的各种混乱与摩擦被相继曝出。

比如由于只有少数微软员工可以接触到OpenAI的模型技术原理,因此抱怨OpenAI不公开技术细节的声音不断。

有知情人士称,微软内部不满OpenAI通知微软关于发布ChatGPT的时间过晚,这种置其被动的做法不厚道。实际上OpenAI希望Bing等应用更晚地接入ChatGPT,并严肃指出其中风险,但微软丝毫不听劝,OpenAI这边也感到不爽。

单看这些矛盾只是些小痛小痒,但随着两者在争取客户和商业博弈上的冲突加剧,两者之间累积的“裂缝”已经越来越难以掩盖。

结语:OpenAI,装不下微软AI全宇宙的野心

如果说GPT的诞生是微软的一盘大旗,那么ChatGPT的爆火,无疑让微软更加笃定要建立AI全宇宙的野心。

正如2021年OpenAI CEO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在接受采访时所言:“如果你真的制造了一个通用人工智能,基本上就像按下一个按钮,你希望公司赚多少钱就赚多少。”

2023年以来,微软的AI全宇宙宏图围绕GPT应用和Azure OpenAI服务全面铺开。微软不仅立刻就推出了Azure OpenAI服务,通过GPT-4 API等方式赚取订阅费用;还如连珠弹般地相继将Bing搜索引擎、Office工具、Windows操作系统等接入GPT-4。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斯科特称:“微软正在将AI Copilots接入一切。”微软在6月中创下了万亿美元市值新高。与此同时,微软也希望通过OpenAI的技术促进云业务拓展。

纳德拉应当对这波AI大模型热潮非常兴奋。他曾目睹了微软在早期的许多优势中失利,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市场和平板电脑方面,后者先于苹果版本推出,但后来被苹果超越。微软随后收购了手机制造商诺基亚,但仍没有取得显著成果。众所周知,微软在搜索和广告领域追赶谷歌的大部分努力都收效甚微。而通过OpenAI及其GPT-4大模型,微软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复兴好机会。

然而,OpenAI似乎不足以撑起微软AI全宇宙的野心。

从微软刚刚公布的2023财年第四季度(自然年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来看,GPT似乎并没有带飞微软。微软搜索和新闻广告收入、个人计算业务部门都没有因为接入GPT出现明显增长。

一边,微软业绩未被GPT的先发优势“带飞”;另一边,其他云厂商建立起了自己的大模型“能力圈”,令微软的先发优势很可能消失殆尽。 比如全球第一大云厂商AWS在4月推出了生成式AI平台Bedrock服务,支持用户通过API访问亚马逊自己的Titan大模型,同时支持调用来自AI21 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等第三方的多样化模型,目前包括索尼、瑞安航空和永明等组织已经试用了Amazon Bedrock。

微软已经果断地迈出了下一步,一方面与Meta官宣合作,积极拥抱第三方开源大模型,另一方面,它也找到了继OpenAI之后的又一个相当不错的盟友——Databricks。

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计划开始通过Azure服务销售新版本的Databricks软件,以帮助企业从头开始制作AI模型或利用开源模型,作为授权OpenAI专有闭源模型的替代方案。

对于微软来说,此举可以帮助它向更多企业兜售云服务,毕竟有些企业可能不想用OpenAI模型或者对使用OpenAI的模型不放心。

和OpenAI类似,微软与Databricks之间也是有长期信任的,Azure自2017年以来一直提供有Databricks的数据管理软件。据悉新的Azure-Databricks服务中,嵌入式聊天机器人可以帮助企业客户自动化很多用于解析大型数据集和定制开源AI模型的高技术门槛工作。

知情人士称,微软已经开始向一些Azure客户展示该服务,并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将进行官宣。

OpenAI这边,眼见着微软已经正大光明地找起了“备胎”,自然也不能把自己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开始另觅“良人”。

就在近日, 美国知名投资公司Ripplewood宣布计划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 ,虽然这与微软此前计划的100亿美元有差距,但对于一家数百人的创企来说仍代表着分量不轻的支持。

一边继续亲密合作,一边各自步步为营,微软与OpenAI的罗曼蒂克,终究被更多复杂的利益纠缠,消耗得逐渐不复存在。

标签:

资讯播报

乐活HOT

娱乐LOVE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