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大运 成就梦想丨即“简约”又“精彩”的成都大运会开幕式 总导演陈维亚揭秘幕后故事
发布时间:2023-07-31 08:47:31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7月28日晚,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


(资料图片)

7月28日晚,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如期举行。作为运动会最有仪式感的环节,也是最能体现举办地文化特色的展示,这场精彩纷呈的开幕式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本周,《面对面》专访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

记者:我不知道你什么感受?看完之后,和你想象中期待的那个状态一样吗?

陈维亚:其实对于我来讲,肩负这么一个重任,我对自己我永远没有满足,创作者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从另一方面讲,因为观众是检验艺术作品最好的评判者,从观众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掌声、欢呼声,我感觉我们预期目标基本达到了。

本届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以“成就梦想”为主题,展现全世界青年大学生欢聚中国成都,沐浴阳光、成就梦想的欢乐与风采。为了向世界呈现一个“阳光灿烂”的开幕式,导演团队将阳光作为核心元素贯穿始终。

记者:为什么会把阳光作为这样一条主线?

陈维亚: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人就是未来的希望,青年人最善于去探索、去攀登、去追寻、去追梦,未来是年轻人的,这是其一;其二这叫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世界的青年人都汇聚在成都了,我们一定要给他们阳光灿烂、欢聚的感觉。

记者:但是怎么样用一种大家能够共情的方法,让大家感受到这个灿烂?

陈维亚:大家注意到这开幕式,从第一个镜头进来,从倒计时进来,一直到最后一秒钟,有一个主体形象始终贯穿,那就是太阳神鸟。从一开始太阳神鸟飞翔,神鸟太阳开始旋转,散射出十二道金芒,十二下倒计时,烟火绽放,太阳神鸟是十二道金芒,所以这次倒计时从十二开始的。

开幕式上太阳神鸟的形象来自商周时期的太阳神鸟金饰,该金饰2001年出土于成都苏坡乡金沙村,现收藏于成都金沙文化遗址博物馆。

记者:太阳神鸟这样一个形象选择是最初就有这样一个设想,还是在经过了一系列最后筛选之后确定的这个形象?

陈维亚:在创意之初我们想法有很多,有很多方向,要开始寻找,寻找最有典型的形象,所以我们到了成都,太阳神鸟无处不在,它这种鸟围着太阳飞翔,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形象,而且太阳神鸟作为我们成都四川,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逐渐我们的焦点集中在这了,就它了,非太阳神鸟不可。

在开幕式最为关键的点火环节中,太阳神鸟的形象再次被巧妙使用。

陈维亚:三十一名火炬手,我们三十一名是在第一棒,我们叫离太阳最近的人,那就是四川成都籍的航天员叶光富同志。他领着三十位火炬手,围聚在太阳神鸟周围,他们共同点燃太阳神鸟的点火器,烟火升腾。十二道金芒散射出去以后,引发从体育场棚顶,一直到火炬塔的火焰之路,圣火支路导纳点燃火炬塔,这个动作一气呵成完成。

记者:其实今年的火炬点燃还是有难度,因为离主场地还有距离的。

陈维亚:这次火炬塔不在场内,也不在场口边缘,是很早就盖好,在外面二百米外湖边上,这个距离必须克服,怎么办?想办法,我们不是有太阳神鸟?我们把太阳神鸟作为一个点火器寓意在必不可少的环境里面,完成了太阳神鸟的这个创意。

其实,在确定太阳神鸟点火方案之前,导演团队也曾尝试过多种其他的方案。

陈维亚:我们曾经设想过把火炬塔请到体育场内,在空中设计一轮太阳,最后一点燃太阳一圈发光了,阳光也是设计过。我们甚至设计过,咱们知道金沙和三星堆出土的神树,由神树结构变成火一个炬塔,这些都是在场地中央的,但是这个方案不可取,因为你要在场地中央,涉及大量的燃气引入问题,也不符合安全要求,都放弃了。最后我们想了还有一个方案就是我们能不能通过光传递出去,但是后来我们冷静一想,光还是隔了一层的,它不是火,火种,所以最后这些方案都放弃了,于是才有了太阳神鸟的点火器。

记者:这是当时筹备时候的一些资料了?

陈维亚:过程,对,这个是去太阳神鸟,去金沙。

记者:这是当时采风在金沙的时候?

陈维亚:金沙遗址博物馆以及太阳神鸟,现场第一天进场施工阶段性的照片,神鸟图是在旁边有一个地方专门展示的,我们通过这拍过去的,因为体育场在空中看就是一个太阳神鸟。

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筹备前期,陈维亚带领团队到四川各地进行了深入采风,包括太阳神鸟在内,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不断激发着导演组的创作灵感。

陈维亚:在成都,我们去了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中国第一台蜀锦织机,这可是了不得的,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忽然想起了,蜀锦织出来的是灿烂的锦绣,锦绣就是前程,对青年人来讲他们面临的不就是个锦绣前程。

记者:这是个美好的寓意?

陈维亚:想法就有了,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最古老的第一台织机引入到我们开幕式当中去。我们蜀锦织机在织着,全世界青年人来往中国成都的路上,飞机飞过是一条锦绣之路,最后这个锦绣之路铺成了,大地上展开的一条锦绣之路,所有的运动员踏着自己的锦绣之路进行入场式,这感觉多好。

就连运动员入场时的引导牌也别出心裁,采用了蜀绣的设计。

陈维亚:举个普通牌子没有意义,我们冬奥会我们用雪花形成引导牌,怎么办呢?还是在我们四川地区,成都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里面,找这个素材,找营养。我们请出四川地区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代表人,请这个设计师蜀绣的设计师,请他来亲手绣出仪式引导牌来。

记者:每个牌子都是绣出来的?

陈维亚:完全手工绣出来的,本身这个引导牌就像绣花的花绷一样的,这个引导牌开幕式结束以后,我们会作为礼物赠送给各个代表团,他们把它带回去。

记者:这是非常珍贵的?

陈维亚:把中国的蜀绣艺术带回去,让他们永久保留。

在陈维亚看来,5000多年前起源于四川盆地的巴蜀文化博大精深,开幕式中值得融入的元素很多。有时候,导演团队不得不艰难做出取舍,甚至留下遗憾。

记者:这个取舍过程中哪些点是让你感觉到至今想起来还是有遗憾的?

陈维亚: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在成都平原上有一个都江堰,最早的水利工程,而且我们的祖先们用极高的智慧,至今这个水利工程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也想把它能够体现在开幕式当中,但是由于时间的压缩和所有重要的文化要素的精选筛选中忍痛放弃了。我们负责这场的编导那天是非常激情地排好以后,让我们去看,而且那些大学生演员,我们叫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排练非常投入。那天审查完以后,我说我们今天非常遗憾地告诉你们,这么精彩的段落要取消了。当时导演们就哭起来了,热泪盈眶,觉得为什么?我说没办法,服从大局、服从整体布局。

记者:但是你说这话的时候,作为总导演你内心的感受呢?

陈维亚:当时跟大家一起流下热泪,所以我讲这个过程非常艰辛,有时是痛苦和泪水伴随着的。

作为知名大型文艺活动导演,陈维亚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2010年第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2014年南京青年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2001年,他也担任过北京第2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总导演,22年后,再次执导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他格外珍惜这次机会。

记者: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您当时也是总导演,所以再次执导大学生运动员开幕式的时候,您可能和别的导演会有一些不同的情结,是吗?

陈维亚:一定的,首先就有一种情感,我和青年人之间有缘分,我们不管到什么时候能够再为他们做一些开幕式,做一些工作,我觉得特别荣幸;第二个就是你作为二十多年前总导演,现在又交给你了,二十年后的今天进入新时代以后,社会在飞速发展,青年人也在成长,科技也在创新。如果你不以创新的姿态、以创新的观点和手法去创意它的话,这个开幕式是没人愿意看的,你完成不了大学生这种青春、探索、攀登这个命题。所以我觉得创新是我们的生命,离开它了什么都谈不上,创新又是最痛苦的,因为要创新就是这样,没做过的,没想过的,甚至有时候可能别人来看你这是匪夷所思的。

记者:初始的时候都在这创意策划、头脑风暴?

陈维亚:创意、激动、争吵、犹豫、徘徊都在这。

记者:都在这,所以这个地方对你而言就是特别的情感?

陈维亚:感情很深。

从2019年开始,陈维亚带领团队历时三年,不断创新与挑战,以至于经常陷入煎熬之中。

记者:但有时候会不会作为创作者也会担心江郎才尽的那一刻?

陈维亚:我们天天,至少我始终有这个危机。

记者:你也有危机?

陈维亚:当然了,有时候感觉心力交瘁,感觉有种支持不下去的感觉。

记者: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触?

陈维亚:就是当一个创意实施不下去,或者找不到最好的方法的时候,一看排练或者觉得好多技术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时候,觉得我们这个创意行不行?总导演,你的导演组,你们有没有能力做这种高质量的创意。

巨大的压力,往往意味着忘我的工作,在开幕式筹备的关键时期,陈维亚和团队成员不分昼夜忙碌着。

记者:所以压力在你的肩上?

陈维亚:对,一般我都是晚上两三点睡觉,早上五点钟立马就开始把夜里想的事,赶紧发信息给各个主创导演部门,大家都说从来早上都是被你微信铃声吵醒的。那没办法,迅速评价,如果这样行不行?换一个方式行不行?如果行,我们怎么去做它去?一系列工作要铺开,在这过程所以我们就感觉分分秒秒都是特别艰辛。所以有时候就觉得,你别再做了,打退堂鼓,太累了,但是一想,不行,没有退路,没有退路,只有前行。我觉得好像,我们说这次开幕式表演里面很重要的艺术形象就是追梦者。

记者:你其实也是追梦者?

陈维亚:对,我觉得我们何尝不是呢。

为了表达青春追梦的美好意境,在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会旗入场仪式上,两位大学生运动员奋力奔跑,他们足迹所至,一条金色大道不断延伸。

记者:其实就是当追光的时候,其实走过的就是一条闪光的金色的大道?

陈维亚:对,这两个年轻追梦者在奔跑,他们的脚印变成一道活力四射的闪光的一条道路,大运会会旗踏着这个闪光一路走来,而且在后面从第一届会徽缓缓滑过,这一条火焰的通道。

记者:它的历程发展?

陈维亚:荣耀历程,向大运会致敬的历程,我们当时有这个想法非常兴奋。向国际大体联介绍的话他们举双手欢迎,他们说太好了,这就是我们要的。

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的时间被严格限制在100分钟以内,而在100分钟内完成所有的仪式和文艺表演,对于导演团队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陈维亚:这个限制非常严格,而且我们觉得几乎无法完成这么一个任务,因为大家知道,奥运会光运动员入场150分钟,两个小时,三个小时都有。整个开幕式当中,运动员入场是多大规模,八千多运动员,也是有史以来大运会最多的一次,而且每一位运动员,都希望进场参加开幕式,你不能缩减这个时间。

经过不断优化,反复演练,运动员入场的时间被压缩到一个小时以内。为了增加运动员入场仪式的趣味,现场设置有吉祥物“蓉宝”为每支参赛队伍引路,憨态可掬的“蓉宝”,成为全场的亮点。

记者:当时我以为是可能用毛绒玩具,后来发现是气囊做的,每个志愿者每个演员都穿着气囊的方式出场,就显得特别萌,走路的时候。

陈维亚:因为每一次吉祥物的表达都是一个难题,有很多开幕式就放弃了吉祥物的表达。可是这次吉祥物不一样,是大熊猫,这是我们国家向全世界,一个国宝和友好使者,我觉得这次这个形象怎么推都不过分,太可爱了,太有代表性了。

为了节约人手,31个“蓉宝”需要轮流为一百多支参赛队伍引路。

陈维亚:他们陪着运动员走到后面,运动员进入座位以后,他赶紧从后面快步再跑过来,底下接力过来。

记者:这是循环的?

陈维亚:因为不可能搞一百多个“蓉宝”,所以这31个“蓉宝”真是非常辛苦,不停在跑,他们一上场我们就开心,但是下来我们很心疼,拉链一拉开,一身全部汗湿,底下都能倒出水来。

记者:我感觉他们走路的时候都是颠颠的,很不方便,那个设计?

陈维亚:因为充气里面要有一个电动机,要鼓风,不停地鼓风,这个机器要绑在他的小腿上;第二个,因为熊猫特殊的形态 ,腿很短 ,不能像人一样迈开步子,只能原地小跑,横向蹭来蹭去,这对他们增加了体力消耗,也就是这样显得熊猫又更可爱。

在场上,这些可爱的“蓉宝”还得应对随时出现的突发状况。

陈维亚:我们之前彩排时不是也发生了,一只熊猫走到一半忽然泄气了,全场就哄堂大笑,忽然很狼狈,这个时候我们的志愿者我们都安排好,出来帮他拉开拉链,把鼓风的电源重新接上,一拉一下充起来了,招招手又走了,全场观众热烈掌声,觉得太可爱了。这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小事故,但忽然变成一个神来之笔,把熊猫这种可爱劲全部表达出来了。

记者:这是什么时候画的图?

陈维亚:这大概是在三个月前,三段最重要的表演经历。第一段讲的是向光而上,行为线、空间线;第二场是活力、平面、跳跃感;第三青春友谊,全部旋转起来,友谊就是不停旋转,元素做足。

作为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的精髓,文体表演《青春追梦》由“青春之光”“青春活力”“青春友谊”3个段落组成。而根据整体编排,三个段落的文体表演只有15分钟,如何达到即“简约”又“精彩”效果,陈维亚和导演团队费尽了心思。

陈维亚:所以我们导演组每天愁眉苦脸,十五分钟,这十五分钟怎么把中国四川成都的优秀文化历史、人文风情都集中进来?同时还要表达青春活力、青春友谊、青春追光的感觉表达进来,犯了难,怎么办?就是在创意上下功夫。第一个节目叫青春之光,五分钟,表达什么?把我们金沙的青铜文化请过来,第一个敲响的是在金沙出土的一块石磬。

陈维亚:这个石磬出来了不得,结束了过去历史上说,巴蜀地区没有礼乐的历史,敲磬就是礼乐,第一声由它敲响,由年轻追梦者通过石磬的声遥望远处,我们远古的中国人开始向着远处眺望,那个时候追梦就开始了。然后紧接着镜头一转,舞台中心现代的青年人们开始向光而上盘旋而上,这几个组合五分钟之内,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就是青春追梦自古以来就有。

记者:从历史到现代一个贯通?

陈维亚:对,同时我们有机把四川成都的,这些金沙文化,历史文化都融进来了,关键就是融合非常得当,恰如其分,我们通过这个方式,最短的时间表达了最广泛的艺术创意,最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青春之光》的表演中,31名大学生志愿者身着太空服,仅凭一根威亚在空中演绎漂浮升腾、向光飞翔的情景,震撼全场,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在幕后付出了异常艰辛。

记者:其实那个难度还是很大的,不光是威亚在吊着,每个人能够形成有限的,这样一个空间内能形成图形。

陈维亚:这些演员早在六七个月前,就进入训练了。

记者:就为了这样一个动作。

陈维亚:因为大家知道,我们是和地球形成了这种重力,忽然把他吊起来。

记者:能做得那么平衡,那么柔美?

陈维亚:而且这次不是双点吊,这次难度是单点吊。

记者:这个难度在哪?

陈维亚:单点吊起来,这个人在空中是倾斜的,很难控制重心。

记者:但是我看到非常平衡?

陈维亚:苦练,为了保密他们一般都是晚上十一点以后进场,大家都走了,安安静静他们训练,每次看着他们艰苦训练下来一脸是汗。首先问大家累不累?累。还能不能坚持?能。就是这样回答,可爱至极。

随着主题曲《成就梦想》和灿烂的焰火,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宣告结束。在接下来的日子,来自全世界的青年大学生将尽情享受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而对于忙碌了三年的陈维亚和他的导演团队来说,此时此刻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记者:对于总导演来讲,你觉得在若干年之后,你希望人们再去回忆今年大运会开幕式的时候,人们会用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来评价这个大运会,可能是你最想达到的一个目标和愿望?

陈维亚:不管多少届,老百姓回忆起来这届是对太阳最好赞美的一届开幕式,是最能够表达青年人阳光状态的一个开幕式,我觉得这就是很高的评价。充满了阳光,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青春的阳光、活力的阳光、中华民族的阳光、成都四川大地太阳神鸟的阳光,就这两个字,任何一届大运会做阳光,成都做得最好。

标签:

资讯播报

乐活HOT

娱乐LOVE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