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就是“国产悬疑片天花板”,那国产悬疑片没救了。
发布时间:2023-06-28 17:49:21 文章来源:腾讯娱乐
《消失的她》是一部非常糟糕的电影。用豆瓣一位网友的话说,“大多数电

《消失的她》是一部非常糟糕的电影。用豆瓣一位网友的话说,“大多数电影只是平庸,《消失的她》却称得上邪恶卑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它的糟糕是全方位的,讨巧、走捷径也是全方位的。从叙事逻辑、视听语言、演员表演、服化道、音乐到电影背后的价值观,无不透露主创者沾沾自喜的油腻品位。看这部片,就像吃一锅狂加味精的杂肉乱炖,只记得不停加料刺激人的味蕾,吃了什么都感觉不到,最后锅上漂着一层厚厚的油,留下那“风格”极强、味道极重的画面,看完我对身边人只有一句劝告:千万不要带孩子去电影院,时间宝贵的话,自己也不必去了。

当然还有很多观众感到好看。悬疑题材,国民受欢迎度高的明星主演,不停反转,加上擦边的女性议题,《消失的她》票房叫座,口碑也极度分裂——恰恰说明主创者对一大部分受众喜好的了解迎合,有他们买单托底,大卖不成问题。只是我对制造“国产悬疑片天花板”的标准感到疑惑:如果这样审美糟糕、技术粗糙的电影可称“天花板”,今后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好电影?

“缝合怪”自作聪明的拙劣拼贴

《消失的她》官宣称改编自苏联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已买下版权。这部苏联电影之前还有1986年美国版《失踪之谜》。改编的事实毋庸置疑,但让有阅片基础的观众感到不满的是,《消失的她》不仅改编了一部电影,还改编了很多部电影。

《消失的她》

《失踪的谜》

它的结构既像《失踪的谜》,又像《看不见的客人》,男主角的处境像《楚门的世界》,电影名字又像《消失的爱人》……还有许多熟悉之处,像《火柴人》、《禁闭岛》、《行骗天下》等等。凡是有一定阅片量的观众都能明显感到,这部电影不像一个有独立意识的故事,反而借鉴(挪用)了太多桥段,拼凑出一个四不像的东西。它只有一点是统一的,背后是陈思诚的审美。

东拼西凑之下,故事的主要逻辑和推理也变得十分牵强。比如在上世纪互联网信息技术尚未被普遍应用时,一个男人去警局报案称他的妻子失踪了,有一个冒充的妻子出现,这个故事还能够成立。但在今时今日无处不在的网络人脸识别系统下,一个男人身边出现了冒充身份的妻子,却无法判定她的真伪,实在牵强。——尤其妻子的背景还是富家千金,丈夫的潜水同事早在报纸上就能认出她,明明带假妻子去海关验护照就能解决的事情,千方百计绕成一团乱麻。

在《消失的她》结尾处,当倪妮撕开纹身揭露她的真实身份是受害者闺蜜时,很难不让人想到前几年的西班牙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也是一位女律师,一步一步引导报案的丈夫说出案件真相和凶杀案地点,最后律师揭下面具的时刻,实现心理上的复仇,把故事推向高潮。

《看不见的客人》

《看不见的客人》自始至终都在封闭空间里,用律师和代理人的对白呈现案件的几种可能性。精心布置的细节一环扣一环,电影叙事精简,却包含大量推理信息。但这样的设定放在《消失的她》中,假律师倪妮带着假报案的朱一龙在东南亚街头狂飙,各种推理信息像一团烟雾弹。每每应该梳理清楚时,演员就会用一通狂躁神经发作把抽丝剥茧的逻辑游戏搅成浑水,靠制造惊悚氛围模糊了事。不断游戏之间,杀人的严肃和复仇的正义感也被削减,致使最后揭露律师身份时,有种凶手和复仇者一起玩剧本杀的荒谬感。它的整体立意就变得俗不可耐,高潮也变得可笑。

眼花缭乱难掩视听语言的俗烂

显然《消失的她》主创深知时下流行的短视频技巧,只要不停设置反转,就能最大限度刺激观众,让他们大呼精彩。快节奏转折给观众埋下推敲细节的障碍,往往大家还没来得及想突然出现的情节合不合理,立马进入下一个反转,迅速忘记前面的漏洞。

几番操作之下,无人在意片中人物行为的合理性,倒是能记得朱一龙坐在酒店红和黑主色调的帷幕里,看到一个穿红裙的“蛇蝎美人”出现,受惊不已。他的一系列惊恐、狂躁、错乱,成功地扰乱了真正看悬疑片的智力乐趣。镜头反复推拉,忽而怼着朱一龙抽搐的脸颊,忽而聚焦倪妮的街头摩托炫技——他们的良好形象成功转移了人们对悬疑片应有的要求,只要记住朱一龙很帅、倪妮和文咏珊很美,感官上的直接刺激达到了,智力上合不合理、有没有漏洞毫不重要。

这其中最让我愤怒的,是主创者对自己审美的自信,已经满溢出银幕。不仅拍摄画面、色调有浓浓的土味影楼风,音乐也用得极满极俗,没有一丝留白的空间。每当一个反转发生时,轰隆隆的音乐就会出现,为了营造惊悚氛围不断滥用音效,使得声音与没有层次感的画面一起制造了粘腻、聒噪不断的不适感。

电影里还莫名设置了一些追求奇观的情节,比如倪妮和朱一龙讲到畸形秀的一段,除了制造视觉奇效让人大呼恶心可怕,没有别的用处。它的背后只有主创者操纵观众心理的得意,用畸形审美来凸显他对悬疑片的糟糕理解。

在这样的创作执导氛围下,本来好好的演员朱一龙,可以用很多精巧细节去铺垫主角人格分裂的戏码,却不断秀出过时的马景涛咆哮般的drama演技。他浮夸的肢体语言和电影滥用的音乐一样繁冗吵闹,不断重复之后让人感到深深的审美疲劳。最后即使在密闭空间里上演被剃头的酷刑戏码,效果也不过像前面的表演再加多味精和辣椒,呛人,但没有味道。

蹭女性主义热点也改不了男性凝视的视角

在电影最后20分钟,最大的反转出现了。这是一个“girl helps girl”的复仇片,聪明酷飒的倪妮为了找出挚交失踪被杀的下落,设置了局中局、戏中戏,让男主角朱一龙困陷其中,最终交代事情的真相落入法网。

看起来是女性复仇的爽片——天台上女孩自杀的戏码也像极了前阵子热播的韩剧《黑暗荣耀》——整个故事因为套上了女性主义的外衣似乎有了更高立意,但是细细看下去,主创者的男性视角始终还是主导方向。

最让人反胃的一点就是在倪妮亮出B超照片时,一直得意的杀人凶手忽然心生悔意。他前一秒还邪魅狂狷,发现自己的亲生骨肉无辜惨死就突然有了慈悲之心……那么用极端残忍的手法谋害无辜妻子的桥段算什么呢?女人的命就不是命,孩子的命才是命吗?

许多老电视剧都有这样滥情的戏码,“保女人还是保孩子”,没想到《消失的她》至今还在用这套陈腐的叙事语言,并且依然给出陈腐的答案——胎儿生命比孕育胎儿的人的生命更重要。这个隐藏回答用朱一龙的反转眼神表达出来,立马推翻了前面女性力量不容忽视的虚伪假象。

还有一组男主杀人的戏码,被浪漫美化成与妻子的凄美诀别,更让人感到不适。被囚禁的女性尸体孤独地漂浮在海中,创作者极尽所能表达那种唯美,令我毛骨悚然。不仅将特写镜头长久地对着被害妻子的脸,还给到杀人凶手正面的镜头,表达他离去时的不舍和无奈。

这组画面和前面畸形秀一样,为了制造视觉奇观,也带来价值观的困扰:引君入瓮的惊悚被拍得如此美丽动人,就像一个杀人凶手炫耀自己的漂亮成绩,还要表现出道德上居高临下的感觉。它释放的信息是:凶手不仅把人杀得很漂亮,还有他不得已的地方。这组无底线戏码和影片最后的彩蛋连成一体,表明创作者始终站在凶手这边,美化他残害生命的现实,给违背良知之事蒙上了自以为浪漫的油腻滤镜。

在创作者扭曲的生死认知面前,电影中刻板的女性形象都可以看作观念使然。两个主要女性人物,不是“傻白甜”就是“蛇蝎美人”,恰恰应了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厌女》一书中的犀利观点:男性眼中女人只分两种,忠贞的妻子和性感的荡妇,并且两种都是他想要的。

《消失的她》打着为女性的名义,实际还是物化女性、漠视女性生命价值。轰轰烈烈的一出假戏演完,就像临时搭建的影棚一样戏谑。为了填充悬疑片的各种反转、制造惊喜,主创最终把女性生命当成一个悬置的漂亮牢笼,无人在意妻子死得多么悲哀,只会记住凶手的精神错乱以及从“剧本杀”中走出来时,所有人都完成游戏的轻松。

这个结局对我而言是邪恶卑鄙的,我不觉得它完成了正义的声张,恰恰相反,它削弱了死亡的沉重。大量美丽镜头用来渲染倪妮假扮律师的聪明,死去的妻子最后也不过像个道具,替两位主演完成了一场心理博弈。这最终让我感到愤怒。

在《消失的她》热映之后,我诚恳地希望更多观众去观看那些好的悬疑片。卓别林的《凡尔杜先生》,希区柯克的《电话谋杀案》,他们都关注到杀妻案背后的社会现实。人性的恶和对恶的控诉始终都是应该关注的主题,这些电影保持克制有力的叙事,让人不忘生死的分量。

未来国产悬疑片如果以《消失的她》为制作标准,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粗制滥造的电影。庸俗的视听语言堆砌成反转的狂欢游戏,最终的受益者是谁?肯定不是观众。

标签:

资讯播报

乐活HOT

娱乐LOVE

精彩推送